孝心长跑廿余载 柔弱双肩扛起三代晴空——记应城市第七届“十大孝子”王翠

(右二为王翠获评应城市第七届“十大孝子”,在领奖台上集体合影。)

在应城市黄滩镇胜利村蜿蜒的村道上,总能看到一个骑着摩托车风风火火的身影。她是村干部王翠,也是村里公认的“移动护理站”。

王翠的车筐里常年装着药盒、病历本和保温饭盒,车把手上晃悠着给老人新买的棉袜,车后座绑着待换洗的被褥。这个被岁月打磨得愈发坚韧的80后女子,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孝心长跑,在乡村土地上书写着当代孝道传奇。

生命重担压不垮的“铁娘子”

2018年12月7日凌晨,王翠手机里的闹钟第137次在三点响起。给肺癌父亲配好营养餐,备好双目失明爷爷的洗漱用品,再检查骨折奶奶的纸尿裤,天未亮她就载着身患皮肤癌的奶奶奔向医院。这样的场景,对于同时照顾三位患病老人的王翠来说,不过是寻常日子里的某个片段。

“最难的是2022年9月,四位老人因蘑菇中毒同时住院。”回忆那段炼狱般的日子,王翠的指尖还留着端尿盆磨出的老茧。白天处理村务调解纠纷,晚上在三个病房间连轴转,困极了就蜷在病房长椅上眯会儿。护士站的姑娘们至今记得,那个总带着笑容的“女超人”,曾连续72小时没合过眼。

孝道新解的“护理专家”

走进王翠家,墙上贴满五颜六色的护理备忘录:爷爷的透析治疗时间、奶奶的康复训练计划、父亲的流食配方......这些用爱心绘制的“作战图”,见证着这位“土专家”的成长。为给骨折奶奶寻医,她跑遍三市八县,最终在安陆找到特效膏药;为疏导父亲心理,她自学心理学,把病房变成“相声专场”;摸索出的“翻身防褥疮按摩法”,成了全村护老标配。

“孝不能光靠力气,得用巧劲儿。”王翠笑着展示她的“孝老百宝箱”,里面既有防噎食的硅胶勺,也有自制的康复牵引带。去年村里建起养老驿站,她整理的《居家护理18招》让6户失能家庭重拾笑容。

孝心接力的“播种者”

在胜利村文化广场,“王翠孝老课堂”每月开讲。这个被授予“党员示范岗”的农家女,正把孝道转化为可复制的乡村治理经验。她组建的“芳华助老队”吸纳了18名妇女,推行的“时间银行”让互助养老蔚然成风。村民刘大爷感慨:“翠丫头把孝心种在了咱村的土地里。”

夕阳西下,王翠又骑上她的“孝老专车”。后视镜里,四位老人正在院中其乐融融地听戏——这是她用二十年守护的人间烟火。

当被问及是什么支撑她走到今天,这位曾荣膺“应城市第七届‘十大孝子’”的农家女望向门楣上的党员之家牌匾:“孝字当头是本性,我是党员更该作表率。”

王翠,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七千多个日夜坚守,让“孝”这个古老汉字焕发出新时代光彩。在乡村振兴的宏图里,正是千千万万个这样的“王翠”,用孝心托举起文明乡风,用担当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

(来源:应城市黄滩镇党委宣传办公室  通讯员:李游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陈梦宇  终审核发:谢进军)

(作者:李游)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