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城市北部杨河镇,短港水库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它不仅是全市重要水利基础设施,更是当地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
前世今生:从艰苦兴建到不断完善
短港水库,始于1959年10月,在当时国家经济困难、百姓生活艰苦的年代,应城数万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响应号召,投身到水库建设中。
他们风餐露宿,靠着肩挑背驮、开山劈岭,拦截大富水左岸最大支流短港河的上游来水,筑起大坝。
1960年4月,大坝初步完工,坝顶高程达到53.00米,同时修筑东、西输水管,开挖溢洪道 。此后,在1962年、1964年、1968年、1981年先后四次对大坝进行加高培厚,至1982年,累计完成土方326.76立方米,混凝土1.36万立方米,国家投资307.2万元,坝顶高程最终达到58.40米 。
历经多年建设,1964年12月水库配套竣工,这座救命水库开始承担起防洪、灌溉、城镇供水等重要使命,彻底改变应城西北部千百年来饱受洪旱之苦、用水艰难局面。
2006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下达短港水库除险加固投资计划,2007年12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8月通过省水利厅组织的主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主要完成了大坝加固、溢洪道和输水管拆除重建等项目 。
2024年,应城市再次抢抓水利建设“黄金期”,全面开启短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8888万元,建设内容包括主坝加固,副坝顶结构改造等,进一步提升水库防洪、灌溉、供水等方面综合效益 。
规模与功能:综合效益显著
短港水库承雨面积70平方公里,总库容6967万立方米 。水库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000年一遇校核,设计洪水位56.25米,校核洪水位56.96米,调洪库容2181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55.00米,有效库容4786万立方米 。
大坝为均匀土质坝,主坝长1380米,坝顶海拔高程58.4米,坝高19.4米,顶宽6.5米,坝面临水一侧筑有防浪墙,坝体迎水面以块石和混凝土预制块护砌,背水面植草皮护坡,坝脚一级平台设斜卧式反滤管,河槽砌反滤坝;副坝长120米,坝高1米 。在大坝东端的山坡上,建有永久性溢洪道,宽15米,底高程55米,设计最大泄洪流量147立方米/秒;1976年,在坝西开有非常溢洪道,宽100米,设计最大泄洪量为1001立方米/秒 。
在功能上,短港水库以灌溉为主,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 。三条干渠,全长73公里,以及24条支渠,长20公里,将水源输送到周边农田,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它也是应城市城镇供水和乡镇供水的主要水源之一,年供水1500万立方米,日供水量达10万吨,通过和润自来水有限公司的管网流向千家万户 。
在防洪方面,水库下游保护范围达140平方公里,共保护人口18万人、农田16万亩,以及长荆铁路、汉宜公路、武荆高速、西武光缆等重要设施,有效调节洪水,减轻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 。
水库还兼具养殖、旅游开发等功能,促进了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
未来展望:持续升级,造福一方
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短港水库未来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水库管理处继续加强除险加固和维护管理,利用先进监测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水库运行状况,确保水库安全稳定运行 。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更好满足农业灌溉、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需求 。
该水库还将结合周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打造集水利工程展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让短港水库在保障民生的同时,成为应城市一张亮丽名片,持续润泽这片土地和人民。
(来源:应城市水利和湖泊局 通讯员:陈传发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唐会军 终审核发:姜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