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发展助推全面开花
——应城市东城工业园扫描
应城网-孝感日报1月20日讯(特约记者王越): 2017年伊始,寒冬中的应城市东城工业园显得格外热闹。从2008年项目获批开始,不到10年时间,这里已经成为应城市一个充满生机的平台。如今,位于应城市东马坊的东城工业园,是该市重点建设的工业园区,是湖北省鼓励发展的52个产业集群区、是湖北省盐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核心区,是国家火炬计划精细化工新材料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联碱生产基地。
只有种好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从建设初期,东城工业园就把基础工作作为大事来抓,配套规划建设的华能热电联产120万千瓦项目,可以为园区企业提供便捷的热电效应。目前,园区已形成一纵三横的路网格局,整个工业园实行双回路电网改造,解决了停电的后顾之忧。而天然气等新能源纷纷连接工业园,则为企业提供着高效、低廉、环保的能源,让企业有多种选择,减少投入。
程金祥是应城市益利化工有限公司的老总,他的公司主要生产工业氯化铵,2016年3月30号,程金祥将厂房从原来的街道居民区搬到了现在的东城工业园。
程金祥说:“以前居民区如果是大型的车它进去不了,到园区来现在很宽敞,路也宽敞,门也宽敞,所以从这边来说不管是物流也好,进出的材料也好,比以前方便很多。自从工厂搬到这边来之后,各项硬件设施都得到了保障,生产规模扩大了,年产值几乎翻了一番,目前已有32名员工。”
应城市东城工业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谢卫忠说:“三通一平,就是路通,电通,水通,平就是场地平整,入驻企业来了之后,这些都是前期的工作,另外,我们园区的环评,安评,环境方面不断改善,目前园区的工业污水处理厂,已经在建中”。
人才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东城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推崇保姆式服务,在人社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为企业发布招工信息,开展岗位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活动。
良好的创业环境,也吸引了不少在外人员回乡创业。经营涂料生产的夏显峰就是其中一位。
回乡创业是夏显峰一直以来的梦想,在经过慎重考虑后,他选择在东城工业园成立了湖北夏显峰涂料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在当地人社部门组织的招聘会上,湖北夏显峰涂料有限公司吸纳员工有30多人。
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公司对研发管理等方面的特殊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夏显峰再一次跟人社部门表达了自己的需求。
得知夏显峰的困难后,2015年,当地人社局帮助他在湖北化工学院组织了一场招聘会,招聘专业性的人才,后来通过就业局的安排培训一系列后上岗,吸纳了特殊人才5个,有技术研发岗位,然后有管理岗位,其中有副总一人,技术总监一人,工程师3人,有效的解决了夏显峰的问题。
应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想明说:“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按照我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将相关产业积极形成一定的规模,推动市级创业园,创业乡镇和创业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创业”。
此外,小至企业办理工商执照、银行开户,大至企业上市,园区都会派专人负责。2015年,园区一家企业准备在股权交易中心上市,管委会一直帮助企业跑前期手续,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更换证件名称。
但是,对企业无微不至的关怀不意味着加入园区企业的门槛就很低。环评设施达标就是一项硬指标。当有些地方还在狠抓项目建设,抓投资的时候,应城东城工业园已经把安全和环保放在第一位了。
严格的准入制度并没有减少东城工业园的繁荣,也没有让这座拥有“中国味谷”称号的工业园变得没落。相反,严抓环保设施和环评项目后,愿意落户东城工业园的企业越来越多,2016年,东城工业园新增企业3家,新增就业岗位180多个。自2015年10月园区成立起,已入驻企业27家,安排就业人员2200多人。
应城市处于云应岩盐板块谷底,地下岩盐资源储量丰富,原盐年产量400多万吨,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基地。得天独厚的地下岩盐资源和食用盐原产地供盐政策,为发展调味品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
园区按照盐化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围绕化工企业形成工业园,一方面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在其周围形成了一系列辅助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形成以盐业化工为主体,以精细化工、建材装饰为两翼与食品调料、金属制造、新型包装等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王守义十三香集团、宜化集团等品牌企业纷纷落户东城工业园。这里已经 成为全国重要的调味品生产基地和我省硅材料研发基地。
立足本地资源,走多元发展助推全面开花的路子,为应城东城工业园提供了充足的发展动力。它正在崛起,成为中国调味品产业发展的热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