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刘振宇 通讯员 邓勇 来源:孝感日报 2016年1月7日
元旦期间,家住应城市郎君镇肖杨村的肖菊华,第一次在村口坐上了乡村客车,她说:“以前出门坐农用三轮车或摩托车到镇上再转车,路不好,颠得难受。现在直接上客车,路也平坦多了,既舒适又安全。”
村村通客车,扩大了农村居民的活动半径,改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节奏,也让城市和乡村的距离拉得更近。
2015年,应城市以开展第五轮“三万”活动为契机,把“村村通客车”作为“民生工程”、“一把手工程”积极落到实处,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应城市交通运输、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协调统筹谋划农村客运营运线路,着力打造精品示范线路,强力推进“村村通客车”工作。截至2015年9月,应城市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预期目标。
此项工作开展伊始,应城市制定出台村村通客车《工作实施方案》、《以奖代补方案》等政策文件,依据规划安排,多次召开专题会、推进会、现场会,对工作重点、难点和时间节点进行科学安排,精准实施。
客车要通行,资金须保障。应城市采取“上级财政拨一点、市财政拿一点、一事一议补一点、部门资金帮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筹一点、社会人士捐一点”等“六个一”的方式,多方面、多渠道筹集村村通客车发展资金8523万余元。
应城市财政按照乡镇建设为主、先建后补的原则,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农村客运设施的建设、维护以及对村村通客车工作考核奖励。
据 统计,自村村通客车工作开展以来,应城市新修公路63.5公里,改建扩建公路24.5公里,路肩培土64公里,修建错车台332个,修建候车亭124个, 修建招呼站180个,设置警示桩3089个,安装防护栏8公里,安装警示标志293套,改造危桥7座。全市修建示范线路24条,其中市级3条、镇级21 条,已全部完工。
此外,应城市还统一购买客车20辆,统一农村客车标识71辆,新开农村客运线路16条,新开城市郊区公汽线路3条,并统一培训客运人员1000余人次。
人、 车、路基础保障到位,营运规范是关键。应城市依据农村群众出行实际,按三种运营模式精准对接。推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模式,开通8路、9路、10路等3条城郊 公汽,新增公交通车里程25公里;对客流稳定和客流量大的村,实行班线客运车辆经营,共延伸农村客运线路8条和新增客运线路2条,覆盖行政村45个;发展 农村区域循环客车,开通乡镇到村的区域循环客运车辆,对偏远村和客流量小的村采取电话预约的经营方式。
“道路更加宽敞了,乘坐更舒适了,运营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了,最明显的是营运管理更规范了,以前客车属于个体经营性质的联合经营体,而现在是统一公司化运作的营运体制,管理水平跃升一大步。”应城市道路运输管理所所长张运宗介绍说。
目前,应城市正在研究建立“村村通客车”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推进农村客运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村村通客车常态化、长久化。同时还成立了由市新农办、三万办、交通运输、交警工作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进行检查督办,确保完成村村通客车工作任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