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广角》泥塑艺人张林平:一把黄泥塑出形态万千

  记者:李莲 黄顺 实习生:刘颖

  一间低矮昏暗的砖瓦房,一堆朴拙敦实的黄泥巴,一室惟妙惟肖的雕塑品,几十年来,泥塑艺人张林平用他的一双巧手,捏出了人间的千姿百态,也饱尝了世间的酸甜苦辣。

  在蒲阳民俗艺人工作室,张林平向我们展示着一堆毫无生机的泥巴变成栩栩如生艺术品的全过程。以“团山”“两合”的上等泥土为原料,经过风化粘土,打浆、过滤、脱水,加一定棉絮砸揉而成“熟泥”。再经艺术捏制成型,自然风干,或素或彩。造型优美,生动逼真的泥塑作品,展现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

  应城市泥塑艺人 张林平

  泥塑它虽然枯燥,有时有这种感觉,但是觉得很有意义,每次看到那一堆有生命的泥巴,我再把它赋予各种各样的造型,成型时我自己非常快乐。

  据了解,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蒲阳泥塑最早形成于宋代,张林平为其第五代传承人。

  应城市泥塑艺人 张林平

  蒲阳泥塑主要是有生活的特点,主要是以十二生肖和各种小摆件,丰富当地和周边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

  今年50岁的张林平自幼喜欢绘画,从小就跟着同村的恩师学习雕塑艺术。27岁时怀揣着艺术之梦的张林平踏上了北漂之旅。10多年的北漂之路,他不仅机缘巧合的拜师中国工艺美术家曹长旭先生学习民俗、雕塑,还在北京的798艺术区结识了很多艺术家,这些经历都让他的泥塑作品有了更多的见解和悟性。

  应城市泥塑艺人 张林平

  我在那边不但学到了自己想学的东西,而且也增加了我本人的阅历,也受到了各种艺术的熏陶。我在798时跟很多老师合作过作品,我是用我的民俗方法去做,老师特别感兴趣,同时我又跟老师学到了雕塑里面的很多技巧。

  2000年的春天,张林平踏上了归乡之旅,先后受聘于武汉“文星雕塑公司”、“湖美雕塑基地”等从事民俗雕塑。2010年,他毅然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回到应城,创办蒲阳民俗艺人工作室。

  同期声 应城市泥塑艺人 张林平

  主要还是受我老师的影响,我的老师在临终时对我说,我玩这玩了一生,你要想办法把这个传承下去,尽量把它做好,做出应城。

  悠悠富水情,数载求艺真。如今,张林平为应城社会福利中心创作的中华二十四孝,为紫来大酒店创作的“荷塘月色”等大型雕塑作品正成为应城醒目的人文景观,张林平的民俗雕塑作品也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正在走进应城人的视线,走进家乡人的心田。

  应城市泥塑艺人 张林平

  现在我主要是想把泥塑在我的基础上再拓展一下,让它更丰富更完美一些。我有一个理想是如果将来有一个大学生能跟我合作,我愿意把我毕生技巧无私传授给他,让他结合当下年轻人的思维,将泥塑艺术发扬光大。


(作者:记者:李莲 黄顺 实习生:刘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