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始终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狠抓治安防范立体化、矛盾调解多元化和服务管理精细化,确保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刘杨社区现有常住人口7000多人。如何将各类纠纷矛盾发现在社区、化解在萌芽?刘杨社区在2011年整体拆迁时,就率先成立了拆迁安置、项目建设调解委员会,让司法、公安民警、社区单位负责人、法律知识丰富的党员、有威望的乡贤都成为调解员,据法说理、开解心结,赢得居民们的信任和点赞。
四里棚办事处刘杨社区民调委会员志愿者负责人 田仕俊:“我们刘杨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在项目拆迁中起来了很大的作用,当时刘杨拆迁的794户,没有一户越级上访,都在我们调解中解决了。现在他们又承担着平安和谐建设,做了很多调解,他们在邻里之间、流动人员和本地人员之间的矛盾,来协调来解决,使刘杨社区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办事处。”
我市以法治为引领,坚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多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自下而上建立了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坚持“日排查、周分析”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推进了“1+5+X”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机制建设,做到了排查视角全覆盖、情报信息全掌控、化解责任全落地。
在刘杨社区,30多个电子摄像头遍布各个路口,紧盯各个出入口、居民活动广场、楼栋口,监控室内点击屏幕,就能查看任何一个摄像头的实时监控画面。
四里棚办事处刘杨社区居民 王华海:“去年六月天,我开车回去,停在楼底下,上去十几分钟拿个东西下来,发现车门被撬开了,再一看发现东西被盗了。 我马上联系社区警务室,来调取监控,一看把人看出了,清清楚楚,晓得是哪个,挽回了自己的损失。”
现在,刘杨社区形成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社区有联防”的全方位、立体式社区防控新格局。
近几年,我市密织天网,做实地网,借力互联网,全面加强社会面动态治安管控。建设了市、镇、村(社区)三级视频监控网络,全市共建有视频监控探头25289个,基本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并创新警务巡逻模式,开展街面巡逻、卡口值守、网上巡查、边界联防,还组建了16支234人专业化治安巡逻队伍,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为实现精细化管理,四里棚办事处刘杨社区充分考虑人口数量、人员分布、地域面积、治安状况等基本要素,将社区划分为3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1名网格员,由辖区网络员联系网格内的群众,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网络员坚持做到“必到”“必访”。
四里棚办事处刘杨社区居民 易群莉:“我一个人在屋里守店,哪里都不能去,一有么事都跟网格员打个电话,什么社保卡、家庭医生签约啊,一打电话就来了,服务到位,特别满意。”
胡楚文是杨河镇贫困户,杨河街道社区网格员李慧军在走访时发现,胡楚文已古稀之年,二个儿子因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李慧军得知他家情况后,帮忙胡楚文两个儿子申办了残疾证和公益性岗位,现在他家情况发生了大变样。
杨河镇街道社区居民 胡楚文:“网格员经常到我们家了解情况,跟大儿子办五保,小儿子办公益性岗位,跟我们了解好些困难,不需要我们跑腿,都跟我们解决了,非常感谢他们。”
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立足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着眼于服务管理精细化、全覆盖,大力推进了城乡网格化建设。实现了全市上下互通共享基础信息“一张网”,网格巡查“一张脸”,便民服务“一站式”,通过“小网格”服务“大民生”。
40年来,我市综治工作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与改革开放同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璀璨印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1986年,应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
—1991年,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始构建网络机构,在乡镇成立综治委、综治办。
—1997年,我市夺得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1993—1996年),首次受到中央综治委表彰。
—2001年,第二次受中央综治委表彰,获得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7—2000年)。
—2005年,第三次受到中央综治委表彰,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1—2004年),首捧“长安杯。
—2005年被湖北省授予全省首批“平安县(市)。
—2009年,第四次(2005-2008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奖牌,再次确认“长安杯”。
—2013年,第五次(2009-2012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奖牌,第三次授予“长安杯”。
—2017年,我市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2013年—2016),第四次授予“长安杯”。
40年的求实创新、40年的砥砺奋进,从最初的社会管制到社会管理,再到现在的社会治理,我市综合治理工作踏着改革的脚步,顺应时代的召唤,实现了历史跨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