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应城市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奖励暨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会上,我市拿出860万元,对11个2018年度科技创新先进单位(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和5个2018年度科技创新团队(5家企业研发团队)进行奖励。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点抓好七大科技创新工程,全力催生自主创新应城模式,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市和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一是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家,建成工程技术中心、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各类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3家。我市回盛公司掌握了众多核心技术和高价值专利,跻身行业龙头企业。富邦科技公司加大科研投入,从本土小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跨国企业。
二是实施校市校企合作工程。相继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5所高校签订市校战略合作协议20余项,武汉理工大学在全国首个“专利转化工作站”在我市挂牌运行。组织对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校企对接。
三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国家知识产权试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湖北回盛发明专利“夏威夷链霉菌素”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湖北恒茂获湖北省第十一届专利奖银奖,湖北益盐堂发明专利“海藻碘”获评湖北省高价值专利称号。去年,全市48家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45亿元、占GDP比重17.5%;征集技术需求36项、转化科技成果28项;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6亿元。
四是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我市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建成各类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3家。湖北省盐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顺利推进、海山和宇洋2个省级双创园创新创业成效明显。“益盐堂”获批全省唯一1家“盐产业研发检测共享服务平台”,新增湖北回盛生物“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
五是实施试点改革工程。应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优秀县市,连续6年获评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先进市,国家火炬计划应城精细化工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顺利通过科技部复评,市科技局荣获全国专利系统先进集体。
六实施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出台《应城市关于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17年奖励资金720万元,2018年奖励资金860万元。
七是实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持续深化“六个一”联系服务工作机制,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办好科普应城等科普信息化平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