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东马坊办事处:“桶”跟人走垃圾分类有新招

应城市东马坊办事处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实现了“桶”跟人走,垃圾随清的目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明显提升。

“原来房前屋后的垃圾吓死人,特别是夏天臭气喧天,自从村里垃圾分类,村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地上基本上看不到垃圾”。在东马坊办事处夏庙村,保洁员正在挨家挨户收集分类好的垃圾,清扫、收集、转运三套工序忙而不乱,当地群众看到此景无比感动。

夏庙村地处东马坊办事处的东大门,全村占地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米,住户248户,常住人口400余人,是应城市村级垃圾分类处理的试点村之一。从2018年以来,该村先后投入资金30多万元,对每家每户配备了分类处理的垃圾桶,建起了村级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分类宣传长廊,并配备了三名保洁员全天候不定时清扫保洁。

如今的夏庙村道路宽敞、绿树成荫,花木、喷泉等一幅幅美丽画卷破解了传统的陋习。

东马坊办事处夏庙村村支部书记夏耀春告诉记者:“垃圾分类是保障群众身心健康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点,最近几年我们因村施策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和完善硬件和软件的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氛围更浓厚,下一步我们将巩固环境整治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的管理机制,着力把我们夏庙村打造成和谐、美丽的家园”。

“我们以往的环境很脏,很多的职工到处乱丢乱扔,自从垃圾分类以后,住户自觉把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里面,现在我们的环境变的很干净,地上也看不见垃圾,连烟头都看不到一个,群众都很满意”。今年60有余的双环退休职工张群珍在这个小区居住了近20年,看到小区的变化,她赞不绝口。在双环公司生活小区乱倒乱扔垃圾的现象一去不返,小区群众的环境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这得益于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开展。

变化来自于市场运作。武汉佳俊道洁公司入驻东马坊办事处以后,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先进的管理机制,有力的推动了东马坊办事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市场化运作减轻了当地党和政府的工作压力,形成了政府提供平台,业主唱“主角”的良好格局,有力的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东马坊办事处城管中心副主任刘新望告诉记者:”实行环卫市场化减轻了办事处的工作压力,平常工作中就是监督、指导环卫工作站的日常工作,让垃圾分类工作达到示范镇的标准“。

东马坊办事处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分农村、小区、街道、机关四种类型。从2018年以来该办事处先后投入资金近2千万元,配套完善保洁员、村级分类桶和中转站,同时,对夏庙、驿中、双环小区等多处建起了垃圾分类文化长廊,使群众的文明意识、家园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为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较好基础。

(来源: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艾彦中  李恒 编辑:董雪)


(作者:应城市 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