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应城热电联产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投运探访

应城热电联产能源综合利用项目鸟瞰 

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跑出“加速度”,应城在努力,应城的企业更是全力以赴。

身为应城化工企业“巨头”之一,云图控股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再次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总投资7亿元的热电联产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投入试运行。

“用两个高效热电锅炉取代以往分散在各厂区的8个小锅炉,达到降耗环保的目标。”项目现场,云图控股应城基地总经理孙晓霆一语概之。

问答“绿色”命题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化工类企业几乎与滚滚浓烟、四散粉尘划等号,要改变这个印象,完成“绿色”命题,锅炉改建是最重一环。

“煤炭等燃料经过锅炉,产生电、高温蒸汽,用以生产。”孙晓霆介绍。

过去的生产中,一个厂配一个锅炉是常态,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烟多灰大耗能高。

为何不把锅炉集中起来?此前,应城便依照国家要求,进行“上大压小”布局,为“绿色”破题。

云图积极响应,在对应城所辖厂区产能需求进行精确测算后,一边降低小锅炉的排放,一边筹划建设热电联产能源综合利用项目。

“2019年2月底获批,当年10月投入建设,建设资金由企业自筹。该项目属于环保项目,是孝感市‘五化’管理重点项目。”应城市发改局环资股负责人畅炜介绍,该项目已成为应城市备用热源点。

环保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底线,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管理,确保环保各项指标落实到位,公司每年环保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孙晓霆表示,公司一直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致力于改善周边环境。

提升“绿色”参数

在项目集控中心,一组“绿色”参数跃然眼前:运行中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从每立方米400毫克降到35毫克,氮氧化物从每立方米400毫克降到50毫克,烟尘从每立方米80毫克降到10毫克。

“项目实施后,每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分别可减排469.2吨、524吨和94吨。试运行期间,该项目各项排放指标已实现超低排放。”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应城市分局副局长陈光辉介绍,运行中锅炉各项排放口参数直达省级监测平台,一旦超标,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秒反应”。

技术改造,“绿色”参数提升,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介绍,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降耗技术,经运行测算,2台高效热电锅炉运行每年能减少1万吨燃料煤用量,可降低年成本6000万元。

“煤用得少了,成本减少了,更重要的是排放也少了,双赢。”孙晓霆笑着说。

项目运行的同时,云图关停8台分散的老旧燃煤小锅炉,对输煤系统进行了全封闭改造,有效减少了转运扬尘。“过去老有人说汉宜线两旁树叶子上一层灰,那其实就是运转扬尘,现在就没有了。”孙晓霆指向路边行道树。

释放“绿色”能效

从“灰”到“绿”,项目的投运,释放效能明显。

“你们热电联产能源综合利用项目投产了?没有看到冒烟哩?”5月18日,应城市三合镇西头村陈跃进和云图一位高管聊起此事。

此前,由于项目“烟囱”距西头村不到1000米距离,因担心环保问题,村民们十分关注,故而陈跃进“技巧性”提问。

“是投产了啊,不过锅炉嘛,跟屋里蒸饭的锅一样,揭盖子时总会有水汽。‘烟囱’其实是冷凝塔之类的设备,排出水蒸气遇冷凝结,其颜色随光线的明暗程度或深或浅,有个专门称呼叫‘水汽拖尾’。”这位高管耐心“科普”。

孙晓霆介绍,项目设计之初,同时也是为了改善社会大众以往对“烟囱”的不良感官,遂引进新技术,尽量消除水汽拖尾现象。该项新技术增加投入3000万元,每年增加运行成本100余万元。

“应城,是我们的家园;绿色之路,我们将继续走下去,释放‘绿色’效能,实现企业绿色、安全发展。”云图如是阐明企业责任。

(来源:云上应城转载自孝感日报   作者: 王琦   冯璇   董雪 陈驰     责任编辑:程国辉

(作者:云上应城转载自孝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