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应城市义和镇用党建激活“头雁”,创新思路,选优配强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好的村(社区)“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回乡创业人士标杆作用,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和谐有序发展。
▲龙赛湖采摘园 记者 程国辉 摄
▲游客们在大棚内采摘草莓 记者 程国辉 摄
3月27日(星期日),和风送暖,春光明媚。在应城市义和镇龙赛湖村采摘园里,前来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城区市民刘君茹和三五好友驾车到这里,体验乡村田园风光,尽情感受返璞归真的泥土气息。
▲游客们在大棚内采摘草莓 记者 程国辉 摄
小朋友张依可在父母们的陪伴下,采摘到了一篮子草莓。她说,基地环境好,来大棚自由采摘的草莓,又大又甜,蛮好吃。
近年来,为让“灰头土脸”的村落变样整装,应城市义和镇秉承难不住、压不垮的开拓进取精神,跑政策、找资源,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苦干实干精神,完成了多个示范点美丽宜居合并生态村庄建设。
▲龙赛湖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记者 程国辉 摄
龙赛湖村由原新集村和张万村合村组建。昔日这里是荒岗地、湖滩田,如今田园蔬果香、满畈树成行。
应城市义和镇龙赛湖采摘园经营业主李治林是土生土长的原义和镇张万村人,先前一直在周边乡镇从事小龙虾等特种水产养殖,赚取到“第一桶金”后,他按捺不住回乡创业的脚步,在龙赛湖村“两委”鼓励和感召下,毅然回到家乡承包了14个种植大棚,开始了草莓、火龙果及大蒜、野泥蒿、莴苣等蔬果作物和鱼塘、虾塘的生态立体种植。
▲镇村干部正在李治林(右一)的大棚查看泥蒿长势 记者 程国辉 摄
李治林从汉北河采摘回纯野生泥蒿,采用农家肥种植后,市场很抢手,他说已卖了一茬,还有一个星期就可第二茬上市了。
李治林现在承包了龙赛湖村10余亩的大棚、20余亩果园、100余亩虾塘和鱼塘。“钓鱼钓虾,一年四季可垂钓、也可采摘,打算后续发展好了,建一个农庄,实现采、钓、吃、游、购、娱等远景目标。 ”
▲游客采摘草莓 记者 程国辉 摄
▲镇村干部在大棚里查看火龙果长势 记者 程国辉 摄
▲绿油油的大蒜 记者 程国辉 摄
▲大棚内的西红柿、茄子等幼苗已经出土 记者 程国辉 摄
草莓大棚飘香、火龙果枝满厢、莴苣成排摆放、大蒜泥蒿生长正旺......通过不断挖掘湖乡地域文化,巧打发展乡村旅游牌,龙赛湖村正在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迈步前进。
据应城市义和镇龙赛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丁绍华介绍,近几年龙赛湖村“两委”在义和镇党委政府带领下,通过党建引领发展,引领在外“四有人士”回乡创业。“我们村里目前有13个产业,经济收入达到20多万元,不仅带动了周边脱贫户和群众就业创收,也壮大了村级收入,促推了乡村振兴。”
以龙赛湖村为试点,应城市义和镇党委、政府率还紧紧围绕打造“秀美湖乡、虾稻名镇”奋斗目标,扎实开展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发动党员、在外四有人士回乡创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该镇在农旅结合和文旅融合上大胆寻路径、创新求突破,精准创特色,以大棚蔬果、作物套种、水产养殖、药材种植、仓储转运等为主打品牌,推行“生态种植、绿色餐饮、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良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点亮了乡村振兴“赶超路”。
▲经营业主李治林(右一)向镇村干部畅通今后的种植蓝图 记者 程国辉 摄
应城市义和镇党委组织委员陈镇龙说,目前,义和已有5个村社区发展了大棚种植、仓储出租、粮食加工等5类集体经济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稳定创收15万元,进一步夯实了集体收入。
(来源:云上应城 记者:程国辉 何博 编审:应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