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魏昊星
■ 冯璇 李梦婷 高祎卿
进入湖北省应城市汤池镇,公路两边一排排甲鱼养殖温棚、一块块甲鱼常温养殖池映入眼帘。“这里现养的甲鱼温棚有12个,面积5000平方米,常温养殖池120亩,去年生产甲鱼36万斤,盈利400万元。”甲鱼养殖大户曾金连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应城市因地施策,积极探索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小龙虾、甲鱼、粉笔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丁咀村毗邻老灌湖,种稻有水土优势。”天晓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甘方义告诉记者,“得知我有回乡创业的意愿,应城市工商联和义和镇领导主动上门,建议我依托丁咀资源优势,尝试‘稻虾共作’,变单一种稻为复合型农业。”
天晓阖基地总投资2140万元,流转土地1400亩。流转的土地在应城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实行了标准化改造,用于开展养殖、种植一体化的新农业模式。同时,天晓阖还能够提供78个就业岗位,包含残疾人和困难群众。
“土地流转费是每亩850元,还有工资和分红。”今年60岁的村民丁志平在天晓阖从事种菜、起虾笼等轻体力活。仅工资一项,他每年能得到“保底”收入3万元。
“我们在建立完善的种植、养殖体系基础上,逐步配套采摘园基地、垂钓中心、品牌大米生产加工基地、大型虾城餐饮基地,实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推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甘方义表示。
随着养殖技术不断成熟,应城市汤池镇甲鱼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年产量可达2000万斤,年产值5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2022年,汤池镇政府决定在优势基础上参照工业产业集约发展模式,建设集规模化养殖、销售、品牌打造等元素于一体的现代化甲鱼产业园。收到召集通告的养殖户们纷纷上门要求落户园区。“甲鱼‘入园’、养殖户抱团经营具有节约成本、打造品牌、决胜市场的强大优势,也能够更好地规避用地、排污、养殖病害等经营风险。”汤池镇党委副书记李孜告诉记者。
在打造汤池甲鱼现代产业园的同时,汤池镇还积极争取和申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补齐甲鱼深加工的短板,拓展汤池甲鱼产业链条,切实将汤池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楚天甲鱼第一镇”。
驾车驶入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道路两旁、农舍前后,一排排、一层层正在晾晒的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粉笔引人注目。
应城素有“膏都盐海”之称。利用独特的膏盐资源,黄滩镇生产百余种粉笔广泛应用于教育、娱乐、工业等领域,销路打通海内外,解决了4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2008年,黄滩镇政府为加快粉笔产业发展,投资4.3亿余元,对刘垸村等7个村庄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着力打造“粉笔特色小镇”,并多方招商引资,引进专业人才返乡,优化粉笔产业发展布局。
2014年4月,在广州从事粉笔行业13年的李俊在将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流程带回黄滩镇,提升粉笔加工工艺,开发粉笔的新功能,打造了玩具型粉笔、夜光粉笔、异型粉笔等多个新品种,并带动周边村民使用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销往国内外。“去年,工厂销售额达到了1000多万元,产品销往日本、欧盟、非洲等多个国家。”李俊在介绍说。
应城市粉笔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纸箱厂、印刷厂等配套产业聚集,从业人员4000多人,解决了当地60-70岁有劳动能力人员的就业难题。
“劳动致富最光荣。产业壮大的同时,村民的获得感也不断提升。我们将鼓励更多老百姓加入粉笔产业,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将粉笔打造成应城的亮丽名片。”黄滩镇镇长韩志斌表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