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加快推进“互联网+智慧民政”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应城市民政局突出“三个聚焦”,抓统筹、建平台、优服务,加快推进“互联网+智慧民政”建设,实现了信息通、系统通、数据通、业务通、服务通“五通”工作目标,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构筑了新支撑。

重统筹  规划先行

统筹领导。应城市委、市政府将应城市“互联网+智慧民政”项目,纳入了全市深化改革自主改革重点项目和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安排一名市领导负责协调、督办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和具体问题,应城市财政落实了项目预算资金200万元。应城市民政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民政信息化建设和网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民政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项目的协调推进。应城市委编委批准成立了应城市民政信息中心,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定编5人,让“互联网+智慧民政”项目和民政信息化建设有专人抓,有专班推进,解决了“人”的问题。                   

统筹规划。制定《应城市民政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三级使用”的原则,稳步推进,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统筹指导。应城市领导多次督办项目进展情况,协调指导项目建设。省民政厅信息宣传中心领导3次专题听取项目汇报,召开专家评审会,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拿脉问诊,技术赋能。局主要领导督促指导做好数据上报、回流、共享等民政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

建平台  聚焦热点

搭建全省首家智慧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应城市在全省率先按照“救助部门全参与、救助内容全覆盖、救助信息全共享”的整体思路,搭建“应城救助通”智慧救助服务平台,整合13个部门42项救助事项,并与省政务服务平台鄂汇办链接对接,实行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实现社会救助事项线上“只上一张网”、线下“只进一扇门”和“最多跑一次”改革。

应城市被湖北省民政厅确定为2023年全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试点县市。此项改革经验被新华网、腾讯网、湖北日报、荆楚网、孝感日报多家中央、省、地市级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反响强烈。

目前,救助数据已回流,系统调试已完成,“应城救助通”智慧救助服务平台即将上线,困难群众可早日受益。

建好了全市重点福利(救助)机构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对全市18家社会福利养老、救助机构监控视频接入并网,可调取应城市任意一家养老福利机构的实时监控画面。远程智能视频监控囊括养老福利机构大门、后门、围墙、食堂操作间、就餐间、活动室、主要消防设施等155个监控点。既可采取现场适时监控,又可采取后台录像回放以及手机联网查看。

养老福利机构的消防安全、疫情防控和救助站救助人员情况“可视化”,并利用GIS地图技术对机构进行定位,实现了24小时安全监管全覆盖,为民政部门精细化服务、精准化疫情防控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撑,助力全市福利机构安全运营和防控。此工作经验被新华网客户端全网推介,点击浏览量达219万人次,社会反响良好。

建成民政大数据中心。通过应城市民政局本级业务数据每月定时汇聚导入、省大数据能力平台接口数据对接两种方式,将残疾人补贴对象、享受高龄津贴人员、孤儿、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人员、火化人员、流浪乞讨人员、婚姻登记人员共192658条民政业务数据全部回流进民政大数据中心库。遵循民政部“金民工程”的数据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完成了234154条数据的存储、更新、计算、处理、分析、挖掘、比对、整合,实现了数据交换、数据存储、数据应用、数据展示、数据比对等功能,建成了民政大数据中心。

优服务   便民利民

按照“时限短、数据全、网办畅”的工作目标,应城市民政局全面实施“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促进信息技术和民政工作深度融合。

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把业务事项的法定办结时限压缩了三分之二,将办事程序、申报材料、审批时限标准化,并在湖北政务网、鄂汇办APP等互联网平台上发布实施,平台发布“最多跑一次”事项67个大项,事项涉及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类型。办结后的政务事项信息与湖北省社会信用信息系统融合,真正实现民政服务阳光高效快捷。

通过在办事窗口发放宣传单、设置服务指南、帮办事群众在手机上下载政务端口APP、设立便民服务一体机等方式,把办事窗口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事项审批从“实体大厅”延伸到“掌上指尖”,不断推行“互联网+民政服务”模式的覆盖面,群众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鄂汇办、手机客户端等互联网平台,通过身份证读卡或人脸识别双重认证,智能获取服务对象信息,实现一证申请,在线查询事项办理进度等事宜,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往返办事次数,切实方便了群众。

(来源:应城市民政局   通讯员:陈发兵   熊沐晨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易攀锋   终审核发:谢进军)

 

(作者:陈发兵 熊沐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