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笔者从应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作为全省十个“小田并大田”试点县市之一,应城市选取该市天鹅镇县河村、杨河镇马堰村、周岗村作为试点村,采用选择试点、宣传发动、摸底调查、测量定界、开展互换、整理资料、组织验收7步工作法开试点工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后,以点带面,逐步发展,力争到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全市流转面积达70%以上。
念好“愿”字经
在试点过程中,应城市将群众自愿原则贯穿始终,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强化风险防控。
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生产条件,因地制宜、规范有序地开展土地流转,强化现代农业要素投入,实行“一组一策”,引导农户自愿流转。
打好“组合拳”
为提高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性,应城市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旱改水等项目优先安排到试点村,有效推动更多要素资源向乡村聚集,实现粮食丰收、土地增值。
去年以来,应城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杨河镇全域市土综合整治项目相结合,扎木成排,不断壮大项目规模,推动“小田并大田”。总投资4.85亿元,共完成高标农田建设23434亩,整治后农田面积达2.48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1.3万亩、全域市土综合整治面积1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815亩,提质改造旱地改水田1360亩,新建生态涵养林120亩、生态沟渠11000米等。
通过统筹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新增耕地产生的收益资金3.6亿元。
搭建平台,按照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种子、农药、化肥)、统一种植周期、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储存、保高价回收的“五统一保”模式,推进标准化生产。目前,以应城为中心,辐射汉川、孝南、云梦、京山、沙洋、潜江等地订单种植协议5000多户、7万多亩,粮食产量5.6万吨,为订单农户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
强化科技支撑
实现农田集中连片、配套完善、稳产高产,以片带面促进土地流转,极大带动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应城市天鹅镇镇投入资金3500万元,对县河、挂口等6个村(社区)1.34万亩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提质增效,实施修建生态沟渠、人行步道,完善电力设施等工程,推动“小田变大田”。
当好“智囊团”
应城市各级工作队因地制宜地、当好参谋,选择符合该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零星土地集约化生产、高效化种植,更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优质瓜菜、食用菌大棚等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的新亮点。
应城市多措并举开展“小田变大田”工作,真正让农业生产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力促乡村振兴战略迎来“美丽蝶变”。
(来源: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雷军 刘应明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易攀锋 终审核发:谢进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