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哨》之五:应城市多措并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打通基层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应城市多措并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性下沉,持续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医需求,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的目标,不断增强群众的就医获得感,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应城市三医服务中心人民医院店,市民周建东来这里就诊慢性疾病。今年,周爹爹在这里就诊了8次,共花费3263.96元,其中医保报销2585.06元,个人支付678.9元,相较于之前在大医院看病,这半年为他节省了不少钱。

应城市民周建东表示,现在不用排队就可以咨询到医保政策,办理相关医保手续, 也不用出钱去挂号。“医生根据病情开处方,在柜台直接医保结算。”

应城市人民医院专家李凡介绍,通过实行三医门诊以后,病人看病也方便些。“这里是三方一体的,所以现在病人就诊的也多了,病人也很方便了。”

应城市抢抓全省医保管理服务一体化提升工程契机,先行先试,在该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旁,建成两家三医服务中心,将医疗、医保、医药有机融合,实行一体化管理,承载了职工门诊统筹、门诊慢特病、单独支付药品等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和智能设备,为患者提供基于医保支撑的线上+线下问诊、电子处方流转、复诊延方、门诊慢特病随诊取药、线上购药、线下送药上门等“数智化”、“一站式”服务。

应城市作为湖北省首个“行走的医院”项目,自去年9月运行以来,通过搭建远程会诊中心和“健康 180”指挥中心平台,成功构建起“1个中心、18个支点、100 个末梢”的市镇村三级互联网医院健康服务体系,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全面打通县域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形成“大病不出县、看病不出村”的就医新格局。

目前,“行走的医院”项目已为应城市100个村卫生室配备了全科医生助诊包,并免费提供100个北京三甲医院免费远程门诊专家号,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床头,实现健康服务零距离。当村民有就医需求时,只需一个电话或者扫描二维码,系统就可即时就近调配医生提供上门入户服务。

应城市黄滩镇临江口村卫生室医生吕文辉说,远程门诊新增了一个数字模块,视频连线时,网络更加稳定,信号更强,方便了他们和专家之间的对话交流,将大大方便人民群众生活。

作为省级试点医院的应城市人民医院,高位推进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率先完成了数智化病理科的升级建设,并同步配备病理数据可视化大屏系统、住院标本管理及送检工作系统、包埋切片工位系统、标本销毁管理工作系统等四大核心系统。6月27日,应城市人民医院成功通过湖北省病理远程服务平台,实现了与省级专家团的互联互通。截至目前,1060平方米的应城市人民医院数智化病理服务科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功会诊97例,组织学切片数字化扫描2623张。

应城市人民医院病理医生岳慧萍表示,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成以后,让患者与管床医生在线上了解标本的去向及动态处理过程,标本处理过程更加透明更加智能。

应城市以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统筹组建“应城市人民医院+18个乡镇卫生院”和“应城市中医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两个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了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

应城市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在业务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基层卫生院进行全面指导和扶持,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

如今,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的目标。

(来源: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丁浩文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陈雨欣     终审核发:熊晓峰)

(作者:丁浩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