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作坊”脱贫记

应城台记者:胡应中  黄顺  杨运涛

在农村,每到秋冬季节,家家户户凭着自己的绝活,利用麦芽、糯米等食材做起麦芽糖、麻糖等传统食品。这种食品既可口,又可以成为走亲访友的最佳礼物。在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中,田店镇畅马村充分利用这种“老手艺”“老作坊”的优势,点起了脱贫攻坚的燎原之火,为当地困难群众找到了致富之路。

在田店镇畅马村,贫困户畅永洪正在灶台上忙着炒糖、切糖,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作,一锅热气腾腾的麻糖顺利出锅了。在一旁等候多时的左邻右舍尝着新鲜的麻糖,拍照片,发朋友圈,第一时间和远方的亲朋好友分享家乡的美味。不到一个小时,畅师傅这一锅70斤麻糖就销售一空。他又开始忙活着第二锅。

在一旁帮忙包装的扶贫队员汪流是应城融兴村镇银行的一名员工,今年元月,被派驻到畅马村扶贫工作队后,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畅师傅脱贫。

应城融兴村镇银行扶贫工作队员:汪流  【从我驻畅马村(扶贫)工作队以来,我多次看到过畅永洪爷爷制作麻糖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繁琐的,是对古法的一种坚守。这种坚守很值得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去学习,作为帮扶单位,我们对这种有内生动力的贫困户,我们希望他过得更好一点。】

畅马村位于大富水上游,是我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优质稻示范基地。这里土地肥沃、民风质朴、粮食丰足,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就蒸糯米、打麻糖。畅永洪和老伴曾雪秀是其中的佼佼者,村里人都爱吃他家做的麻糖。

田店镇畅马村党支部书记  畅水松 【我们从小是吃畅永洪的麻糖长大的,在我们印象之中确实比较深。畅永洪这个麻糖熬制的时间比较长,我们畅马村全村只有畅永洪一家一直传承下来 。原来我们村熬糖的户数确实比较多,现在只有他一家,因为他的手艺比较特殊,技艺比较精湛,所以可以延续下来。】

凭借着这个手艺,畅师傅和老伴将做好的麻糖走村串户卖到四邻八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最先致富的人,并盖起了村里第一座楼房。2012年,畅师傅的儿子和儿媳相继生病,花费数十万医药费,几十年的积蓄几年间就荡然无存。

田店镇畅马村党支部书记  畅水松  【他的家里原来是我们畅马村最早致富的能手,因为他的儿媳妇得了红斑狼疮,导致他的家庭,用去的医药费比较多,所以造成他的家庭成为一个贫困户】

2014年,畅永洪一家被列为扶贫对象,对口扶贫的就是应城融兴村镇银行董事长黄锦洲。在帮扶的过程中,黄董事长不仅组织银行员工给畅师傅捐款捐物,还充分发挥畅师傅打麻糖的这个绝活,购买畅师傅的麻糖送给员工和客户;同时,安排专人帮助畅师傅设计、购买包装袋,并利用电视媒体和网络销售平台进行销售。畅氏古法麻糖一炮打响。

应城融兴村镇银行董事长 黄锦洲 【我作为畅师傅的对口帮扶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以销代捐”的扶贫号召,来促进其麻糖销售量,减轻走村串户的劳动强度,增加其收入,尽快使其脱贫。】

畅师傅昔日冷清的家里现在热闹起来,浸小麦、炒芝麻、熬麦芽,一个周期完成后,银行的员工就自发过来给他们帮忙。

应城融兴村镇银行  吴梦婷  【我觉得非常的震惊和震撼,因为整个过程工艺是非常复杂的,一直需要人力参与,人不能离开这个过程,让我觉得很震撼。】

一旁的村干部和村里的年轻人也不闲着,尝着热乎乎的麻糖,发着各自的朋友圈,联系买家,包装发货,忙得不亦乐乎。

田店镇畅马副主任 李义 【我发朋友圈以后,他们都在微信上联系我,叫我跟他们寄过去,寄了差不多20多袋,寄了两次。这是我们村的重点扶贫产业,他们家里也是一个贫困户,我们能帮就尽一下义务帮一下他。】

畅永洪老伴  曾雪秀  【都是汪流的推(广),汪流同情我们这个(贫困户)、可怜人,拉我们一把。现在有你们帮忙,不愁销。】

沉寂的老作坊又红火起来,以前,畅师傅老俩口每月只能熬制一锅,每年收入不到6000元,在应城融兴银行的帮扶下,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产量增加三倍,为了让畅师傅吃下定心丸,黄锦洲代表银行与村里签订了购销合同,鼓励更多的贫困户勤劳脱贫。

田店镇畅马村党支部书记  畅水松 【要他把传承的手艺延伸下去,把产业发扬光大,能够真正的给这个家庭创收、增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现在畅永洪把他的手艺捡起来之后,目前的销量来说是供不应求。】

撸起袖子加油干,扶贫路上当好汉。这是扶贫工作队员汪流给畅永洪老人作坊写的一幅对联,也寄托着我们对贫困群众深深的祝愿。


(作者:应城台记者:胡应中 黄顺 杨运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