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池内,由提升泵送过来的黑黄污水不停翻滚,经生化、沉淀、脱泥、过滤、消毒等工序处理后,一泓清水从蓝色瓷砖铺就的水渠口流出,汇入漳河。
这是12月11日,记者在应城市杨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看到的景象。2017年,该市引进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信环境”),在杨河、田店、三合、杨岭等乡镇(街道)新、改建10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如今均已稳定运行。
乡镇污水处理厂想要实现稳定且可持续运营,“粮草”必不可少。每年2000多万元的资金从何而来?带着这一疑问,记者来到应城寻找答案。
1、PPP模式小钱撬动大资本
2017年,应城市启动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含污水处理厂新建、配套收集管网建设、老厂提标改造等14个项目,需要投资3.4亿元。
市级财力有限,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借力社会资本!当年,应城市政府与中信环境以PPP模式合作,共同出资组建诺卫环境技术(应城)有限公司(下称“诺卫环境”)。由中信环境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政府付费”获得投资回报;政府部门则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质量监管,后期的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工作。
诺卫环境副总经理吴胜伟介绍,合作内容包括新建9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收集管网。此外还有汤池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和黄滩、四里棚、城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如今,这些项目已全部建成运行,实现乡镇生活污水100%收集归网、100%集中处理。”吴胜伟说,中信环境的特许经营期限为30年(含建设期),期间应城市政府每年出资2000多万元购买服务,包含前期投资成本及运营成本。30年后,污水处理厂的经营权都将交还给政府。
从规划设计开始,诺卫环境就坚持厂区建设和管网建设“两条腿走路”,共铺设污水收集管网113.4公里,入户管网接户2.5万户。项目建成后,专业队伍继续服务各厂区的管理、维护和运行工作。
建管维运一体化效果明显。新、改建的10座生活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日处理能力是10400吨,日常处理量稳定在9500吨左右。合理的设计、稳定的工艺,带来的是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水处理成本平均约1.6元/吨。
2、精细考核确保服务“不打折”
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中,“COD”是一项非常重要、能较快测定有机物污染参数的指标。
在杨河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经过多道工序之后,COD指标从进水口的170㎎/L降至出水口的12.2㎎/L。不看参数,仅凭肉眼也能看出区别:在进水口、出水口分别取样,一瓶浑黄,一瓶清澈,对比鲜明。
杨河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1200吨/日,日处理量在1100吨左右。
“我们预留了二期用地,后期如果来水压力加大,可以扩能至每天2400吨。”厂长魏志刚介绍,设计规模不能贪大,否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来水量不足还会导致污水处理厂“吃不饱”,影响到运行;也不能偏小,不然难以满足处理需求。
如何精准把握?2018年初,应城市成立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采取最“笨”的办法,到各乡镇挨家挨户调查,统计实际常住人口,再结合农村季节性、时段性特征,综合考虑得出设计规模数据。目前,10个厂区的平均运行负荷率在80%以上。
专班负责人孙宇凌介绍,为了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在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之际,市里同步启动乡镇生活污水治理绩效考核,将各项排放指标、污水处理量、运行负荷率、运行状况等纳入考核考评体系,并根据“打分”情况来支付当年的服务费用。
“如果服务‘打折’,政府支付的服务费用也会‘打折’。”孙宇凌说。
3、费用分担长远运营“有底气”
在位于郎君镇的诺卫环境中控中心,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各厂区的运行实况和排放数据尽在掌握。两名工作人员紧盯屏幕,不时调看各类数据信息。
“一旦有指标超标,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吴胜伟介绍,通常在数据显现异常趋势的时候,技术人员就会干预,不会等到系统发出警报。
通过共享信息平台,在应城市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指挥部,也可实时监测各污水处理厂情况。同时,各项指标和运行情况还会自动上传至湖北省乡镇污水治理信息平台,作为省里对下考核、奖补的重要参考依据。
就在不久前,应城市获省级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以奖代补资金800余万元,这笔资金会优先向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倾斜。
与此同时,2018年10月,应城市人大审议并通过应城市政府关于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PPP项目财政可行性缺口补助纳入市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管理的议案,将有关补助分年度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管理。
居民,0.85元/吨,非居民,1.2元/吨。今年起,应城市根据每户用水量,在全市所有乡镇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
“试水”从杨河镇开始。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黎超介绍,依托杨河街道社区成立的祥元物业公司,污水处理费的征收比想象中要顺利,4800余户居民做到了及时缴付。
“我们在三网(自来水管网、污水入户收集管网、燃气管网)合一建设之初,就开始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后期征收的时候,大家就没那么抵触。”黎超说,污水处理厂运行之后,镇上的面貌也有了明显改观,尤其是流经镇区的漳河,以前脏乱差不说,每到夏天臭气熏天,现在成为了水源地。
“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买单,这样的理念已经逐步被应城的老百姓所接受。”孙宇凌表示,今年全市共征收污水处理费300余万元,应城市将按照省里的以奖代补资金、市级财政拨款、居民缴付三方分担的模式,支持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用“真金白银”为污水治理“添底气”。
记者手记
补齐短板 长效管理
11月18日,市委书记、市长吴海涛与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谭虎传一行座谈时说,孝感始终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携手推动环保事业取得新进展,实现共赢发展。
近年来,孝感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被摆上重要位置。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我市将PPP模式引入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公共服务领域,与中信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4个县(市、区)新、改建56座乡镇污水处理厂。
然而,污水处理厂并不是一建了之,还需要考虑后续的稳定运营,讲求可持续发展。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验收交付使用后,各地各部门要落实好资金保障、运行监管、绩效考核等要求,既保障设施运行资金需要,又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监督保障各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有效治水。
稳定环境设施经费来源,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增强乡镇用水用户“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付费”的观念。其次是要落实好乡镇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各县市区、乡镇政府应该担负起征收工作的主体责任,积极行动、克服困难,督促污水处理费征收到位。三是要建立合理的运行费用分担机制,通过纳入预算、整合专项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长期稳定达标运行。
来源:孝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