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作坊到机械化,从单一的圆柱形发展到多边形;从线下自产自销发展到线上销售,网上订购走出国门,火爆的粉笔销售市场描绘出了黄滩镇刘垸村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
杨梦迪出镜:我现在是在全国闻名的粉笔专业村---湖北省应城市黄滩镇的刘垸村,我手上拿的一支小粉笔尽管市场价只有二分钱,但形成批量之后每箱的价格达到300-400元,然而,产品的销售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远销欧美,就是这支小粉笔,让刘垸村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刘大锋是刘垸村最早吃“螃蟹”的第一人。从90年代中期他就跟随父母在自家的手工作坊开始了粉笔的生产、经营。尽管生产环境差,但每天的产量也有1-2吨,年销售额近80万元,利润20万元,但刘大锋不满现状,2020年,他充分利用临江口村的闲置资源,投入资金300万元,建起了一个占地8000平方米的粉笔厂,产品由过去的单一教学类发展到无尘、工艺、玩具等四大类三十多个系列,当年,企业投产之后,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其中,夜光粉笔、液体粉笔、电子粉笔等高端产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湖北文华文教有限公司董事长、应城市粉笔行业协会会长刘大锋:现在我们这个粉笔实现了大的跳跃,过去小作坊,人工成本高,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环境污染大,影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我们把传统粉笔生产线搬进了生产车间,12条生产线全部生产,每天生产量15吨左右,是过去的7倍。不论从生产质量、原材料消耗、环境污染都大幅度减少,而且经济效率成倍翻番。
在湖北文华文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色彩斑蓝的粉笔通过配料、绞拌、灌模、沉淀、脱模、晾晒等工序后,直接进入销售环节。而线上销售是该企业的一大亮点。在巩固固定线下订单销售的基础上,线上销售的订单每年达到800多万元,成为企业产品销售的主力军。据企业总经理刘小锋介绍,现在企业每天销售额达到6万多元,全年计划生产各类粉笔1500吨,实现销售收入1200多万元,同时,可解决周边近百人的就业问题。
黄滩镇的粉笔生产主要集中在刘垸村,有着近80年的历史。它主要依托应城丰富的石膏资源为原材,生产、加工、品种多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粉笔。为了打破传统的生产销售模式,做大做强粉笔产业,黄滩镇采取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的办法,组建了应城市粉笔行业协会,并以协会为龙头,网络刘垸及全市300多家粉笔经营实体,实行统一产品、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销售、统一售后服务,着力抢占粉笔市场制高点。
同期声:湖北文华文教有限公司总经理、应城市粉笔行业协会会员 刘小锋 我们村子里面做粉笔的有300多户,我们全市的粉笔销售主要是我在负责,帮他们找销路,解决了村民的销售问题,帮村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个好的方法。
【正文】一双手、一把刷,再加上一套全铜模具及膏粉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搅和在一起的粉笔浆,65岁的刘垸村村民刘新华,正在坚守着从老一辈传承下来,从事了50多年的行业。固定模具、灌浆、抹浆,充分将粉笔浆填充到模具内,等待五分钟后粉笔制作就完成了。从10岁开始就跟随父母学做粉笔,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打滚,他成功积累出很多粉笔生产的经验,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他成一度进入销售上的困惑。粉笔行业协会成立后,让他看到了希望,坚定了粉笔生产的信心。
同期声:黄滩镇刘垸村粉笔生产经营户 刘新华 我们现在是在线上、线下销售,每年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除去成本,(利润)20万元左右。
【正文】小小粉笔造就了大产业。目前,黄滩镇粉笔生产大户由过去的200多户发展到近400户,每年生产各类粉笔3万多吨,销售过亿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以及海外,其中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火车头”。
同期声:湖北文化文教有限公司董事长、应城市粉笔行业协会会长 刘大锋 下一步我们以粉笔协会为龙头,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抱团发展之事,着力把我们应城粉笔这张名片擦的更亮,推动我们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