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建设主题,以“全域推进、政策引领、市校合作、育新动能”为四大抓手,全面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呈现出了“全国有亮点、全省有影响、孝感有位次”的良好发展态势,建设规划26项指标全部如期完成。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进一步激发全市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措施》等激励政策,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先后与省内10所高校签订市校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聘请100多名科技特派员进百企,破解技术难题近百个;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500万元,以“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创新型企业”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推动转化重大科技成果68项;获批省级科技项目24项,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4家,授权发明专利量178件。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2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科创新物种企业3家。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作用明显,推广“一高三新”农业,选派科技特派员344名,服务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科技型企业200多家;建设农村双创基地33个、星创天地25家。科技创新为民惠民成效凸显,科技支撑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幸福之城建设。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引进“博士服务团”博士、“科技副总”、“院士专家企业行”专家教授共计160人(次),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9家。创新创业载体提质升级,建成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6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众创空间2家,为全市开展源头创新、技术攻关、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提供坚强保障。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出台创新政策10条,三年兑现科技奖补资金3000万元,持续支持企业技改扩规和创新发展;引导科技创新与社会资本对接,产业基金引入总额达9亿元。
截至目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2家,较创建前增长1.1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76.8亿元,增长1.4倍;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35家,增长2.5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42.6%,增长2.1倍;创新密集区5个,增长1.7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1件,增长1.1倍。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市、两次荣获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市、应城生物农业创新型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等40多项荣誉。
(来源: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杨运涛 一审编辑:易攀锋 二审校对:赵思然 终审核发:董雪)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