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应城“旧改”⑥ | 共建共治,共享“新”生活

改造后的水仙花园小区。通讯员 供图

人老了,弦也调不准了;小区“老”了,也有种种尴尬。老旧小区改造,既是家门口的“关键小事”,也是城市发展中的“民生大事”,与群众生活舒适度、幸福感密切相关。但改造完成之后,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应城市水仙花园小区就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应城模式”。

“小区改造后,环境越来越好,住得也越来越舒心,我们这些生活在老小区里的居民,如今也可以享受不一样的新生活。”水仙花园小区居民杨金芳说。

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是主体。在老旧小区改造实施阶段,水仙花园小区不少党员和居民,自发地参与到改造工作中。他们踊跃调解沟通、主动自治管理,这些忙碌的身影,画出了一道独特的“共建共治”风景线。

红色物业。通讯员 供图

小区改造完成后,经街道、社区代表、小区业委会等代表共同协商、对接多家有管理服务资质的物业服务企业,实行公开评审。再由业主委员会组织召开全体业主大会,经过半数以上的业主同意后,作出决议选聘出物业服务企业,充分发挥其维护改造成果的作用,推进老旧小区的长效治理。

“我们在物业服务中心建立了物业、社区、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会议常态化机制,对涉及小区环境改造、公共设施完善、公共安全及矛盾纠纷等公共事项进行共商共治。”负责服务小区的湖北洁尔雅物业有限公司经理熊斌说,通过共同协商会议,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也利于物业自身发展。

干净舒适的小区环境。通讯员 供图

据了解,应城市还出台了《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后专业化物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进驻老旧小区的物业企业给予20万元的补助资金,并约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签订2年合同后须再续签5年合同,7年后由物业公司和业委会自行协商,共同维护好改造成果,实现物业企业自身发展和老旧小区长效管理“双赢”。

同此“样本”力度,应城市全面推行“党建+物业、支部+小区、党员+楼栋”管理模式,重新划定社区网格611个,编入下沉党员4823名,引入“红色物业”13家,不断引导物业转型推动服务升级,解决停车、门禁、维修等居民诉求2300余个,提供各类便民服务5500余次,多元推动改造成果共管共治共享,让老百姓过上“新”生活。

(来源:荆楚网记者杨卓玉 见习记者卢晚霞 实习生李好 通讯员冯璇  康吉升   一审编辑:唐会军 二审校对:陈梦宇 终审核发:姜涛) 

(作者:杨卓玉 冯璇 康吉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