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适应老年教育发展趋势,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孝感市今年将持续实施“三年行动方案”,把推动建设基层骨干老年学校作为民生实事,鼓励支持县市区建设基层骨干老年学校,积极构建老年教育优质服务体系。根据工作安排,现全面展示应城市老年大学积极探索老年教育理论成果,及时总结宣传特色办学,推介老年大学建设向基层延伸的经验做法,供学习借鉴。
近年来,应城市以市老年大学为依托,秉承“共同缔造”工作理念,夯实老年教育主阵地,加快办好“家门口老年大学”,切实打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形成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
目前,应城市共建成1所县级老年大学、19所乡镇(街道)老年大学分校、96个村(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分校和教学点共开设教学班250个,入学学员4977名。
以顶层设计为“轴”,构筑老有所学的全域版图
应城市把老年教育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项目,加强对基层老年大学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城市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工作方案》《关于应城市老年大学建设向基层延伸的指导意见》《应城市老年大学基层分校和教学点规范管理细则》等文件,对分校和教学点建设标准、课程设置、记载建档、环境布置、检查评比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并按照规范管理细则内容印制了“应城市老年大学分校及教学点教学活动建档记录本”,让各教学点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事可记。全力打造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公共服务全域均等、基础设施均衡配置的基层老年教育样板。
以资源共享为“点”,盘活老有所乐的活动阵地
坚持“开放融合、共建共享”理念,抢抓乡镇“五小”和周转房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整合乡镇(街道)、村(社区)现有党员活动室、红色驿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教学活动、运动休闲、图书阅文室等活动室。要求乡镇老年大学分校总建筑面积至少300平方米,村(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总建筑面积至少100平方米。目前,乡镇和村社区共建有老年学习室或室内活动室近400间,活动场地300多个,为全市老龄人群搭建起舒心、愉快的学习、活动、交流平台。比如,城中街道新河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设有党群服务中心、爱心护理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新河城市文化客厅4处用于教学的教学点,总面积达3500平方米。
以纵横联动为“线”,优化学有所教的师资队伍
选好配强老年教育工作队伍,依托市老年大学教师资源,广泛吸纳村(社区)乡贤人才组建老年讲师团,选聘当地老教师、老医生、老农技人员、老艺人等能人贤士走上讲坛。同时积极与市书画家协会、市楚剧团、市农技推广中心及市中医医院等部门协调合作,纵深发力形成专家师资库,进一步壮大全市老年教育教研力量。注重吸纳养生、书法、绘画、诗词、写作、曲艺、声乐等文艺类师资及广场舞、门球等文体类师资,实现“养心”“养身”相得益彰,不断提高老年大学办学质量。目前,市老年大学讲师团授课计500多场次,听课学员近1.6万人次,行程近1.1万公里。
以群众受益为“面”,打造学有所获的多样课程
横向发力拓宽课程覆盖面,坚持靠前调研,充分摸排老龄人群的教育需求,着力打造学员想来、愿学、爱听的课程,进一步增强办学吸引力和凝聚力。汤池镇老年大学分校洪河村教学点利用本地建设甲鱼基地的时机,开设了甲鱼养殖课程,聘请专业技术员授课等形式,吸收村内外村民入学听课,并组织现场教学;四里棚街道老年大学分校刘杨社区教学点的舞蹈班和书画班,每年都为社区送上文艺节目,举办一次为村民义写春联的活动;城中街道老年大学分校新河社区教学点设置了广场舞、柔力球、腰鼓、羽毛球、乒乓球、书法、健康教育7个教学班,学员人数近200人;还有的教学点根据本地优势,开设了剪纸、花木栽培、编织等特色课程,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老年人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自我价值和成就感,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老年教育的良好氛围。
(来源:应城市老年大学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陈梦宇 终审核发:姜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