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应城,这座“因地处要冲,应置城为守”的古邑,素有“膏都盐海”“鱼米之乡”“温泉之乡”的美誉,从县到市,突破千年束缚,就像一架上等的古筝,被续上了一条条充满张力的琴弦,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奏响了应城高质量发展的华美乐章,一个“蓝天、碧水、景美、繁荣、安乐”的现代化都市,正从古老的历史长河中蝶变而来。
千年古邑,文脉悠长。应城为古蒲骚之地,5000年的历史文化,让其拥有了独特的人文气质。门板湾见证了新石器时代先民遗风,“蒲骚之役”奏响了强楚文化东进的号角,丰饶的石膏、岩盐资源衍生出膏盐文化,汤池玉女的传说孕育出灵泉文化,百年置县筑城发展为蒲骚文化。这座城市,吸引过屈原、宋玉、李白、欧阳修等文人墨客在此吟咏情怀,留下了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等革命先驱的光辉足迹。大富水画廊、田店镇、应城膏雕、黄滩酱油、文峰塔、伍家山......记录了应城的历史更替。作为接续传承蒲骚文化的千年名邑,如今的应城,由蒲骚古邑嬗变成“膏都盐海”工业新城,历史深厚、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已然成为这里最靓丽的名片。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这座浸润着楚风楚韵的文明古城,得蒲骚文化之丰厚,因自然资源而毓秀。近年来,应城抢抓“荆楚文旅名县”创建机遇,明确以蒲骚文化为特色主题,精心策划打造蒲阳历史文化街、膏盐峒商古村村落、文峰塔公园中央休憩区等文化项目,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以“膏都、盐海、温泉、鱼米乡”为发展主线,结合灵泉、非遗联动打造新路径,打造“落雁桥”网红IP,把旅游特色“显”出来。把非遗传承从“幕后”推向“台前”,楚剧惠民展演、蒲骚讲坛、书香满蒲城等文化活动浸润人心,让传统文化“动”起来。由城至乡,应城持续将文化力量熔铸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厚植沃土,未来“长红”。步履历史的长河,如今的应城楚珍园四季花海如潮,五月花浴盐声名远扬,红堂旧址铭刻红色印记,国家石膏博物馆再现历史名画......无论文化,亦是风景,应城不仅晒出了潮流思维,更晒出了国际化视野:“点土成金”的金漆木梅花熠熠生辉、楚漆文化让千年非遗持续发光、石膏工艺品走向东南亚国际市场、五彩斑斓的粉笔畅销海外。当下的应城,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将流域治理转化为经济增效。未来,应城将持续打造农文旅养融合样板区、创建“荆楚文旅名县”,助力蒲阳美景、应城文化加速出圈。以铸魂塑城,看文脉奔涌。此刻的应城正涌动着蓬勃生机,让传统文化根脉开出绚烂的时代之花。
古邑蒲骚襄盛世,一方富水蕴风华。今日之应城,万物繁茂、生机勃发;水波漾漾、文脉汤汤。应城上下豪情满怀行驶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新的文化优势和发展胜势正在加速形成,而这座千年古邑正以奔流之势将蒲骚大地的人文历史镌刻成一部绝美长卷,乘风而来!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岚岚(秭归县农业农村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