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2日07:31 来源:光明日报 转载:人民网
原标题:大数据能否成为诈骗电话终结者
近日在深圳召开的2016年度中国手机反骚扰反诈骗联盟峰会上,记者获悉一组数据:2016年第三季度,仅360手机卫士,平均每天识别和拦截骚扰电话就高达1.3亿次。其中,诈骗电话占比为13.3%,平均每天拦截诈骗电话1668万次。
境外呼入的诈骗电话难防
上述峰会上发布的《2016诈骗电话活动规律与行为特征分析报告》显示,全国诈骗电话的成功率约为0.10%,即犯罪分子平均每拨打(含主叫和被叫)约1000次诈骗电话,就会有一次接近成功。
“从拨打次数来看,骗子似乎也很‘不容易’,但事实上,诈骗电话每天会拨打成百上千次。”360公司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说,统计显示,仅需5.4天,犯罪分子用一个电话号码就能成功或接近成功诈骗一次。其中,境外呼入的诈骗电话效率最高,一个号码约平均每7个小时就能成功或接近成功诈骗一次。
“与短信群发不同,这些电话都是人工在接听,可以想见,专业从事打诈骗电话的人已经有很大规模。”裴智勇认为,通常而言,如果用户接听一个诈骗电话的时长大于30分钟,那么犯罪分子完成整个诈骗全过程的概率就比较高,接近于一次成功的诈骗。
精准诈骗令人担忧
与传统的“传票”“中奖”“到我办公室来一趟”等撒网式诈骗不同,近年来精准诈骗的情况越来越多。在我们诧异于知名人士、大学教师被骗走巨额财产的同时,背后隐藏的正是这样一个令人担忧的变化。
在360公司手机卫士事业部总经理姚彤看来,精准诈骗与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徐玉玉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骗子们已经串通好了‘剧本’,等于是挖好了‘坑’,你一旦接起电话就很难不掉进去。”
记者曾在赶赴机场的途中收到过航班取消的短信,而航班信息与真实情况一模一样,让人信以为真。实际上,这些都与订票网站主动或被动泄露个人信息有关。
“随着骗术不断翻新,以前我们认为有效的防范手段未必管用。”裴智勇说,比如收到一个朋友的换手机号短信,确认的办法是打电话过去问清楚,但现在的骗术已经可以实现拨通之后真的是朋友接起电话。
“国内犯罪分子进行诈骗和国际犯罪分子诈骗已经产生质的区别。”裴智勇说,国内犯罪分子不再是海量呼出,而是通过人工方式精准诈骗,利用个人信息挖“坑”,很难识别。
诈骗电话的活跃周期已缩短至7.6天
“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特征分析,骚扰诈骗短信的识别率已经很高。”姚彤说,现在通过云技术可以达到99%的识别率,诈骗短信很难不被拦截,因而电话成了骗子的首选,“只有电话的接听者在接听之后才有可能识别出是不是诈骗电话,拦截的难度大大增加。”
为此,针对骚扰诈骗电话,手机终端逐步发展出一种“用户标记”的方式。“被标记的电话号码会被上传到云端,一旦接到已经被标记的骚扰诈骗号码来电,其他用户能够及时收到安全提示,降低了受骗上当的概率。”裴智勇说。
目前,“用户标记”的方式在一些手机安全类App的推动下逐步走向普及,移动运营商也通过采用第三方数据的方式实现了这种拦截。在北京,移动、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已经免费提供骚扰诈骗电话提醒功能,用户只需短信申请开通即可,即使系统封闭性比较强的iPhone也已经可以使用。
“用户标记”方式的成熟,大大缩短了诈骗电话的生存周期。报告显示,目前全国诈骗电话平均生存周期约为57.6天,其中连续活跃周期已经缩短至7.6天。裴智勇说,诈骗电话号码在被手机安全软件成功拦截后,呼叫成功率就会大幅下降,基本上也就失去了使用价值。
运用大数据打击电信诈骗
与短信主动拦截相比,“用户标记”仍然是一种被动的方式。如果犯罪分子更换号码的成本极低,那么“用户标记”的方式将变得毫无意义。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够主动发现诈骗电话?”姚彤说,这就需要云端智能,比如我们根据电话类型、呼入呼出挂断行为、呼叫多人串并等数据分析,能够实现一些高危号码的主动验证和云端发现。
今年,在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的组织下,一些大数据公司协助深圳警方展开了集中打击整治骚扰信息专项行动。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顾育辉透露,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深圳实现了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数、立案数同比连续4个月双下降,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也让业内人士对用大数据终结诈骗电话的方式充满了期待。
“对于诈骗电话的活动规律与行为特征,还有进一步深度挖掘的必要。”裴智勇表示,通过已经构建的全球最大的骚扰诈骗电话库,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协同打击电信骚扰诈骗。
在顾育辉看来,电信网络诈骗调查取证和破案相对比较困难,深圳电信网络刑事案件数占深圳刑事案件总量近四分之一,而公安机关不可能拿出四分之一的警力专门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这就需要技术类企业、电信运营商、银行业、媒体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记者 陈恒)
(责编:贺迎春、熊旭)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