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血糖、血压、血脂之后,血液黏稠度也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血液指标。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洪智介绍,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各种血细胞、分子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磨擦力,这种磨擦力就是血液黏度产生的原因。一旦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趁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更加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由此可引起一系列与供血不足相关的症状及临床表现,医学上称为高黏稠血症。
血黏度高主要有以下3个身体信号。一是早晨起床后头晕,晚上头脑相对清醒。有的人早晨起床后就感到头脑不清醒、思维不流畅,可是到了晚饭后,精神却达到了最好的状态,这很可能是血黏度高惹的祸。二是午饭后犯困。健康成年人午饭后的困倦感,可以忍耐,但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犯困,如果不休息一会儿,就会浑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这是由于血液黏稠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只有小睡片刻,精神状态才会明显好转。三是下蹲困难。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很难蹲着做事,或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流到心脏的血液会减少,如果血液过于黏稠,就会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
大量研究证明,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如冠心病、心梗、脑血栓、高血压病等均与血液黏度升高密切相关。临床观察发现,许多常见症状,如头痛、头胀、听力下降、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等也可能是血液黏度异常在作怪。血液黏稠的人群,日常生活中饮食宜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深海鱼类、豆类及豆制品、黑木耳等。必要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