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倌儿”脱贫摘帽记

“牛好养,但也不能饿着他们,明年就得靠它们养家了!”雨还在不停的下着,7月21日早晨,靠养牛摘掉贫困帽的王三伢穿上雨衣,急忙到牛棚里面放干稻草喂食,生怕把牛饿着。应城市三河镇两河社区村民王三伢一边给牛添加饲料,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



回想起过去的遭遇,王三伢十分感慨。2014年底,王三伢的妻子突然患上乳腺癌晚期,检查、吃药、化疗......长达两年的治疗,给了本不富裕的普通家庭致命一击,巨额的治疗费用,亲人的悲惨遭遇,家庭的重负,压得王三伢喘不过气来。时间来到2015年,背着重重债务的王三伢迫不得已向村里递交了贫困申请,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级公示后上报镇审核,再公示没有异议后上报市扶贫办,正式纳入了建档立卡一般贫困户。但贫困户这顶“帽子”在王三伢的头上始终都没有戴舒服过,他内心暗自鼓励,这一切的困境只是暂时的。

就这样苦苦支撑了两年后,2016年妻子还是离世了,几年的努力,终究没有换回妻子的健康与家庭的完整。王三伢一下子陷在痛苦之中,没有目标,没有动力 ,有的只是比平常更为空荡的屋子,以及巨额的医疗债务。以后该怎么办?王三伢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就在这时,两河社区副书记王幼明来到了他的家。

孩子还小,这日子,还得过!......

出门打工吧。

得知王三伢家里的情况后,王幼明不停的劝慰。

48岁的王三伢决定外出打工,再次撑起这个脆弱的家庭。两年的外出打工似乎并没有那么顺利和理想,岁数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偶尔还得回家照顾读初中的儿子,一年到头,靠打工最多2万元的收入,远远不够,王三伢的内心稍有不甘,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回来养牛吧。

养牛?

人家残疾都能养七八头牛,一年收入三四万,你一个正常人,只要肯干,不会比他差。创业没钱可以申请小额信贷,发展养殖,可以申报以奖代补。

2019年,看到回到家乡的王三伢,王幼明提出了建议。

就这样,王三伢决定自主发展养殖,摘掉贫困帽。



“刚开始养牛时,村里的人认为牛吃的饲料污染环境,也是王书记帮忙给村民做解释,让大家支持我的,我养牛可不卖牛肉,那不稳定。”王三伢介绍道自己的致富打算时,满脸笑容,嗓门不由的提高了几分贝。

考虑到养牛的周期长且市场价格变动存在不确定性,于是他决定养牛不卖牛肉,卖小牛崽,那样收益周期缩短一半,市场价格基本稳定,风险低,一年以后可以收入3万元左右,比卖牛肉操作更方便,收入也更加稳定。最后,王三伢通过小额信贷申请了5万元的贷款,买了6头母牛崽,2020年,通过以奖代补政策,王三伢的6头牛,获得国家9000元的政策补助。王三伢内心的经济账,越算越明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留在家养牛,不仅可以照顾儿子,同时还可以把荒废掉的10亩农田重新管理起来。今年,算上水稻种植,政策补助,有个2万多元的收入,比往年强,明年牛下崽了,收入应该有个4万元左右。”王三伢越讲越有信心。



王三伢告诉大家,现在自己内心有盼头、有目标、有方向,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目前养牛刚刚起步,等养殖稳定后,继续扩大规模,养上十多头牛,让日子彻底好起来。

在三合镇,王三伢家的变化并不是个例。截止2019年底,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367户725人,在教育、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上精准发力,现已全部实现脱贫。

(来源: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应城市三合镇  记者:董雪 实习生:周瑾佳 通讯员:王亚莉)


(作者:应城市 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