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湖北日报】:一门传承已久的手艺,何以成为“脱贫爆款”



湖北日报(应城频道记者王琦、张颢、刘振宇) 一门传承已久的手艺、一个偶然听得的消息、一条正确的路子、一群为之努力的人,这些接地气的元素,诞生了“脱贫爆款”——畅氏古法麻糕,也传出脱贫攻坚战中的一段佳话。

偶然而起的灵感

故事,发生在应城市田店镇畅马村村民畅永洪家。

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富起来的畅永洪盖起了全村第一座楼房,可到了2015年,畅永洪一家却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

当年,畅永洪致富,得益于妻子曾雪秀从娘家带来的一门传统手艺——做麻糖。

做麻糖是曾家祖传手艺,曾雪秀是众多兄弟姐妹中唯一娴熟掌握技艺的。自从曾雪秀嫁到畅马村,由于她的手艺特殊,技艺精湛,村里人独爱吃她做的麻糖。

畅永洪夫妇凭借这门手艺,靠着一双勤劳的手,抚养两个儿女成人成家,是村民羡慕的致富带头人。

然而,意外降临。儿子畅进军结婚没几年,儿媳便被确诊为红斑狼疮。

病魔很快吞噬掉一家人用汗水换来的积蓄。10多年间,眼睁睁看着好日子变成家徒四壁、债台高筑,儿媳临终前流着眼泪说:“婆婆待她好,好得胜过亲妈。”

屋漏偏逢连夜雨。畅进军外出务工,患病不舍得花钱治,结果小病拖成大病,畅家更是雪上加霜。

此时,时任应城融兴村镇银行行长的黄锦洲带着驻村队员走进畅马村。

对畅马村贫困户进行摸底的过程中,畅永洪夫妇纯朴善良、勤劳自强的品质打动了黄锦洲,这位有着20年党龄的东北汉子立志要实实在在帮助畅永洪一家想方法,找路子,甩掉“穷帽子”。

正当黄锦洲苦苦思索时,一次村民的家常为他提供了灵感:村民都说畅家老两口做的麻糖好吃。

志智双扶的努力

畅马村是全镇最大的糯稻生产村,更是应城优质稻示范基地,有原料优势,孝感又正是麻糖传承之地,两相结合,有搞头!

黄锦洲立即找来工作队骨干汪流,上门和畅永洪夫妇谈扶贫方案——复工畅家手工麻糖作坊。

畅永洪夫妇却很犹豫,老两口都70多岁了,还做得动吗?即便是做了,能卖得动吗?

这些顾虑也有一定道理,多年来,麻糖的销售靠肩挑担运、口耳相传,顾客也仅限于周边村湾。

针对畅永洪夫妇的顾虑,黄锦洲整理出清晰思路:与畅永洪签订购销合同,让老两口专事麻糖制作,他则负责敲开市场之“门”。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让老两口吃下“定心丸”,也要加强下一代的“人才储备”。黄锦洲专门指派汪流,主动做好畅进军的引导工作,让他重新认识家传麻糖手艺的重要性,让他相信这个手艺一定能够帮助全家实现脱贫。

受到鼓励的畅进军报名政府扶持的免费技能培训——糕点烘培班,在学习糕点制作技术的同时,提升生产卫生环境管理水平。到包装市场寻找合适的食品包装袋,上广告公司设计制作标签,沟通探讨销售路径,麻糖出锅后装袋、封口、贴标,联系物流快递上门……汪流带着畅进军全程参与。

携手并进的回馈  

拥有正式包装、被重新命名为"畅氏古法麻糕"的麻糖新鲜亮相:牛皮纸包装袋散发复古的味道,呼应"畅氏古法"主题;纸袋下方透明塑条膜的设计便于直观,袋内麻糖切割整齐、新鲜洁净;标签上的配料、保质期、贮藏方法、产地、微信二维码等介绍一应俱全。

第一批袋装麻糖顺利售罄,相对以前回收成本慢、销售慢、利润低,新产品有立竿见影的改变。

黄锦洲则忙着扩大"战果":鼓励银行员工购买"畅氏古法麻糕",大家品尝后一致给予好评,并通过一些银行活动将产品馈赠给客户,放大品牌影响。

很多客户网上晒单,一传十,十传百,打听、购买的人越来越多。

2019年春节,黄锦洲自豪地将"畅氏古法麻糕"寄给东北老家亲朋,得到的反馈十分一致--这麻糖,好香,好甜。

线上一片赞誉,线下好评如潮,这不,文化部门也到畅家采集资料,将麻糖手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畅氏古法麻糕"这一"脱贫爆款"正式诞生,一时间供不应求。畅永洪匡算了一下,"脱贫爆款"每年能为他家增收近三万元。畅进军不由得感叹:"原来麻糖还可以这么做,家里有这好的事情,哪还想出去打工哟!"

事实证明,发展畅马村特色麻糖产业符合孝感市"麻糖米酒"产业振兴战略,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助推作用。

"脱贫爆款"热力迸发:黄锦洲带着驻村工作队筹划成立由畅永洪为带头人的贫困户麻糖制作合作社,实现产业脱贫传帮带,并与村委会共同研究决定,扎实做好本村贫困户和村民拥有特色农特产品制作手艺的摸底工作,不断激发农户内生动力,通过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陈春保(湖北日报)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