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网评大赛⑪】从“一”而“成”解锁应城高质量发展“密码”

万事万物皆有源头。在中国庞大深邃的哲学文化体系中,“一”具有丰富而且深刻的涵义,常被定义为万事万物的初始以及根源。老子在《道德经》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集中表达了从无到有的创造性过程。“一”代表最基本的存在,只要具备了“一”才可能拥有后来的一切。

应城以“因地处要冲,应置城为守”而得名,素有“膏都盐海、鱼米之乡、温泉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应城精准对接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主动担起扛牢责任使命,加快建设全省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国优质糯稻生产区、全国重要的食盐战略储备基地、国家级深地储能中心,全力打造孝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千年古邑,应来之城;从“一”而“成”,可圈可点。以应城打造“两区一地一中心”目标作为观察窗口,我们能够从这座城市多个“一”中解锁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特殊“密码”。

应城“一盘棋”统筹擘画高质量发展目标方向。一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必须具有“一盘棋”战略思维,善于统筹用足用好各类机遇和化解各种挑战,化现实压力为发展动力,一切从区域实际情况出发,最大程度发挥资源优势的最大优化值。应城以打造“两区一地一中心”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突破口,制定实施《关于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全力打造孝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实施方案》,聚焦做大做强城市和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化工、绿色建材两个传统和优势产业集群,突破发展新能源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全省绿色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全国优质糯稻生产区、全国重要的食盐战略储备基地、国家级深地储能中心(“两区一地一中心”)。概而言之,应城以“一盘棋”统筹高质量发展全局,将区域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基础和人力资源汇聚起来,调动起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创设高能级创业条件、高品质配套服务和高吸引力空间环境,为打造应城新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奠定坚实基础。

应城“一揽子”措施壮大高质量发展后劲支撑。发展目标明确,推进措施有力,往往决定了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终格局和品味。应城树牢“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把工业抓大”鲜明导向,全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开展工业经济“赋能挺脊”、招商引资“比拼跃升”行动,创新“产业集群+工业园区”模式,壮大“2+1”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应城主动对接湖北“51020”产业体系和武汉“965”产业集群战略,瞄准打造千亿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目标,全力支持做大做强双环科技,政府腾出3000亩建设用地为其发展预留空间;推动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以云图控股、双环科技等企业为链主,延伸制盐、纯碱、氯碱及下游两碱、氯、氢深加工产业链条;以回盛生物、宇阳药业、湖北研妆等企业为链主,创新研发生物制药、医药中间体、中成药、母婴保健、医疗防护、化妆护理等产品,打造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配套药物制品生产基地。显而易见,应城通过“一揽子”务实措施发展壮大高质量发展动力支撑,成功实现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发展胜势,为成功冲刺县域经济“全国百强”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应城“一体化”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品牌。创新之于一座城市而言,就是发展的巨大助推力以及成功的强大源动力。创新对于应城这座城市而言,也就成为了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应城将创新理念融于城市品牌塑造,将创新精神贯穿于区域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成功走出一条应城创新化和创造化之路。近年来,应城着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及深地储能中心,纵深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进程,其中华能、华润、中能建等一批央企落户应城,中能建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项目于2024年首次并网,实现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三个世界领先。目前,中能建压缩空气储能二期、华能应城综合能源基地等百亿级项目相继落地。

高质量发展是一座城市的核心课题,更是一座城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一心奔赴促进发展提升,一以贯之赢得质量效益,应城以成功打造“两区一地一中心”给出了回应和作答。放眼今天的应城,踔厉奋发向前行,不辱使命勇担当,这座城市以及这座城市的人民,将以勇争一流的奋斗姿态,凭一往无前的胆略气魄,用敢闯敢干的冲劲闯劲,于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再赴新征程、再普新篇章、再立新功勋,成功打造孝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孝感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作出应城贡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艺婷(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八小学)

(作者:李艺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